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 工作信息

理论学习丨“五大安全”之能源安全

能源安全基本概念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英国著名经济学家E.P.舒尔茨在1964年指出:“能源是无可替代的。现代生活完全是架构于能源之上。”能源安全问题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始为人们认识,20世纪70年代初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导致世界石油短缺和油价暴涨,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国际能源署1974年成立,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以稳定原油供应和价格为中心的能源安全概念,西方国家据此制定了以能源供应安全为核心的能源政策。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能源需求和价格快速增长以及对环境问题的担忧,国家能源安全还包括了对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问题的关注。能源安全的内涵也拓展为:以增加经济竞争力和减少环境恶化的方式,保证充足和可靠的能源供应。

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能源安全是一个涉及国家安全和对外战略等多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国际能源供应和能源地缘政治的问题。能源安全是全球性问题,每个国家都有合理利用能源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权利,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离开国际合作而获得能源安全保障。要实现世界经济平稳有序发展,需要国际社会推进经济全球化向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树立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环境与地缘政治发生较大的变化,“9·11”事件和2002年以后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度的攀升,发达国家对能源风险的认识又扩展到能源基础设施。总之,能源安全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不仅是指以合理的价格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类能源的可靠供应,同时把对自然环境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类的基本能源需求,而且要使后代免于遭受潜在的能源风险和威胁。

能源安全遵循原则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能源安全问题呈现出与历次石油危机明显不同的新特点和新变化,它不仅是供应安全问题,而且包括能源供应、能源需求、能源价格、能源运输、能源使用等安全问题在内的综合性风险与威胁。因此,能源安全应该遵循以下四项原则,即国际化、市场化、多元化和低碳化。

国际化。当今世界的能源安全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也不是一个地区的能源安全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不论是能源出口国还是能源进口国,能源安全都会影响到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在高昂的能源价格和动荡的能源市场中,谁也无法独善其身。寻求基于市场机制的能源价格,确保充足的、可靠的和环境友好的能源供应,已成为各国和全体人类共同面对的挑战。展望未来,能源安全的国际化将变得更加重要。

市场化。能源供应和能源价格对能源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是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手段,能源市场化改革将是长期保证能源安全的有效手段,而政府干预仅在短期内可以确保能源供应,长远观点来看,开放的能源市场是能源供应安全的有力支撑。

多元化。能源安全多元化原则包括国际能源供应多元化和国内能源品种多元化。为了确保能源的可靠供应,主要能源消费国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寻求多来源、多途径进口油气资源。“9·11”事件后,美国开始减少对中东能源的依赖,加大从非洲和加拿大的进口力度,同时提高国内能源供应能力。欧盟积极从俄罗斯、中东和美国进口油气,保障能源安全供应。

低碳化。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大气环境的急剧下降,能源的使用安全也逐渐得到关注。国际社会开始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能源安全问题,更多地关注由能源使用造成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为了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在1997年通过了旨在限制温

室气体排放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议》,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了安排。《巴黎协议》提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全球将尽快实现温室气体排放达峰,21世纪下半叶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温室气体零排放要求将对化石能源利用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也是能源进口大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形势、内部经济发展新态势以及“双碳”目标能源转型进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能源安全上升至与粮食安全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也进一步提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


编辑:
信息来源: